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胃肠外科 > 腹部疝 > 腹股沟滑动性疝
编号:13768377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滑动性疝32例临床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11年5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115
     【摘要】目的探讨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治疗腹股沟滑动性疝的临床体会。方法对使用带锥形网塞补片行无张力修补的32例腹股沟滑动性疝的病例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该组治愈率为100%,手术时间短,无并发症,随诊2~3年无复发。结论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滑动性疝操作方便、痛苦小、恢复快、疗效佳,患者乐于接受。

    【关键词】 充填式无张力修补;腹股沟滑动性疝;体会

    腹股沟滑动性疝是腹股沟疝中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上较少见,手术时易损伤内容物,复发率较高。笔者所在医院于2005年1月~2009年1月间收治的采用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滑动性疝的病例共32例,疗效颇佳,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32例患者中男性为30例,女性2例;年龄46~72岁,平均58.3岁;斜疝27例,直疝5例;左侧4例,右侧25例,双侧3例,降至阴囊者4例;病程3个月~8年,平均11.5个月;住院时间5~9年,平均6.5天。
, 百拇医药
    1.2临床表现所有病例均为腹股沟处不完全可复性包块,局部胀痛或坠痛23例,有“消化不良”症状12例;合并慢性咳嗽5例,前列腺增生症4例,慢性便秘4例;26例为初发,6例为复发;24例为术中发现,8例为术前检查确诊;疝内容物为回盲部及阑尾19例,小肠8例,膀胱2例,乙状结肠3例。

    1.3手术方法常规手术切口解剖出腹股沟管的各组织关系,保护好髂腹股沟神经和髂腹下神经;打开提睾肌筋膜,推开精索,寻找到疝囊并游离,在疝囊前壁作一小切口并扩大,充分显露出疝内容物,辨别其性质、部位、长度、生理机能等,疝内容物一般参与疝囊后壁的组成;先在内容物的远端横断疝囊,在距滑出的内脏器官组织边缘约1.5 cm处作一环形切开,在腹膜外向囊颈部游离至疝内环口处,再将两侧的腹膜间断缝合重造一个新的疝囊,将脱垂的内脏器官组织检查无损伤后还纳至腹腔;内环口较宽大时应适当缝合缩小重建,直径一般保留在2.0~2.5 cm,能放置锥形填充物为宜;将网塞尖端朝向腹腔方向塞入疝环内,其底边与疝环口持平,用丝线与疝环口周围组织间断缝合固定;游离出精索,根据局部解剖大小适当修剪补片,平铺在精索后方加强后壁,内外两侧留孔让精索通过,并间断缝合数针固定;外面重叠缝合腹外斜肌腱膜即可。
, 百拇医药
    2结果

    该组手术时间40~90 min,平均52 min;在术后6~7 h即可下床活动,1~2 d即能恢复一般日常活动;术后切口轻度疼痛2~3 d,大多能忍受;全组病例均为治愈,切口愈合良好;无1例切口内血肿、肺部或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3年,未见1例复发和发生植入物异物反应以及异物肉芽肿。

    3讨论

    3.1疾病特点腹股沟滑动性疝是指腹股沟管突出的脏器构成疝囊的一部分,是腹股沟疝的一种特殊类型。绝大多数为男性,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上,右侧多见,内容物为盲肠、回肠、阑尾和升结肠等,左侧为乙状结肠和降结肠,亦可为膀胱。盲肠或乙状结肠的浆膜层构成疝囊的后壁,并向两侧折返构成疝囊的两侧和前壁,较多患者的疝内容物始终不能完全回纳至腹腔,构成难复性疝,嵌顿的机会很少[1]。治疗原则是及早手术,游离回纳滑出的脏器,重建一个完整的内环口作高位结扎和修补术,但近十几年来已逐渐被无张力修补所替代。
, 百拇医药
    3.2手术要点(1)应探明滑出内脏的部位和周围关系,注意疝囊与滑出脏器之间的粘连,不要误伤肠管供血血管,疑为膀胱时应先予试抽证实;(2)要将滑出脏器的周围腹膜切开、游离,回纳脏器后重建一个完整的内环口;(3)重建的内环口较宽大时应适当缝闭缩小,网塞底边应缝合固定于疝环口周边坚韧的组织上,平片放置要平整,缝合牢靠不能留有空隙,降至阴囊者应缝合陷窝韧带加强;(4)术中注意神经的保护,以免术后出现局部疼痛、烧灼样异感等,避免损伤精索,以免出现阴囊血肿和感染等;(5)当滑出的内脏为阑尾时,如果没有明显炎症不要轻易切除,以免影响术后肠功能恢复和增加切口、腹腔感染的机会;当滑出的脏器为结肠或有疝内容物嵌顿时,术后应适当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3.3无张力修补采用成型立体锥形网塞对疝环进行充填,是对缺损部位的修复,再用补片覆盖整个腹股沟后壁,预防形成新的缺损[2],其组织相容性好,无致癌性,可按需塑形;无张力修补术遵循了腹股沟区的正常解剖结构,降低局部张力,能有效抵制来自腹内的压力,减少复发的可能;术后切口疼痛较轻,能早期下床活动,明显减少了肺部感染、下肢静脉栓塞和褥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 百拇医药
    总之,对于腹股沟滑动性疝,只要遵循经典的疝修补原则,术中精心操作、仔细游离,避免误伤,重建疝内环,采用带锥形网塞和补片进行无张力修补,具有疗效确切、操作方便、痛苦较小、恢复很快等特点,患者乐于接受。

    参考文献

    [1]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975-976.

    [2]赵玉沛,姜洪池.普通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30.

    【收稿日期】2011-03-04

    (本文编辑:刘曾敏), 百拇医药(徐进)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胃肠外科 > 腹部疝 > 腹股沟滑动性疝